
呼和浩特市玉泉区上上城A区商铺二楼的李女士,近几年来饱受屋顶漏雨之苦。雨水浸透屋顶,油毡被风掀起,水泥直接裸露在风雨中,相邻一排六户的商铺也都存在这样的问题。
李女士:我们家十年前就买了一个二层的商铺,然后前三、四年前就是因为房顶漏雨,多次和物业沟通,物业不管。只要一下雨我们家就遭殃,也不是说就我们一家,因为这一排有六户都存在漏雨问题。

更让她心力交瘁的是维修之路的坎坷。李女士与邻居们多次与物业沟通,最后得到的答复却是商铺产权与七号楼住宅“绑”在一起,动用维修资金需整栋楼100户中三分之二业主同意。

李女士:“我们也都想修,但是走不了维修资金,跟物业经理联系,他一开始告诉我说,你们这六户签字了够了一半,就可以申请维修资金。后来我们三户签了字,授权书递交给他了。他又推辞说审批需要联系相关工作人员。我联系了工作人员回复我,商户与后面的七号楼住宅办房本的时候,开发商给办到一起了,(如果使用维修资金)还得这100户人家的2/3 给签字同意才可以,但是人家不可能给签字,物业也协商不下来。”
于是记者来到了呼和浩特市玉泉区上上城A区,找到该小区的物业方——祥和物业,物业经理戚连虎承认漏雨问题存在已久,物业曾进行过小修小补,但效果有限,今年大雨后情况恶化。他同时提出一个关键阻碍:该楼栋维修资金总额比例未达标,无法使用。
戚连虎:七号楼北面的六户,当时就漏,业主同意物业给出点钱,他们自己出点钱,一开始是小修小补,咱们物业整个都给他们修了,就是打点胶,但是总体的那么大面积也不管用。今年又一场大雨以后就更漏的严重了。
因为动用大修基金,必须交上大修基金的2/3你才是够户数,包括是平米数,现在咱们的户数应该是够,但是你按平米数可能是50%多点,就是用不成这个大修基金。不管是走应急也好,走咱们正常手续签字也好。
房屋大面积漏雨能否启动房屋维修基金应急使用?房屋应急维修基金使用是否需全体业主同意?启用房屋应急维修资金与缴纳比例是否有关?就此,记者向呼和浩特市住建局物业管理中心副主任董朝旺做了了解,他告诉记者:
1. 应急情形明确:屋面大面积渗漏属于规定的紧急维修情形,可启动“绿色通道”,无需业主签字。“一共七个商铺六户都漏水,这属于大面积渗漏。”
2. 申请主体灵活:应急维修申请可由物业公司、受害业主、业委会或社区直接提出,无需产权绑定的整栋楼全体业主同意。
3. 总额比例门槛:维修资金使用需满足本栋楼(或区域)业主总体缴纳比例达到70%以上(按面积计算),而非整个小区。
4. 使用额度限制: 应急维修可使用资金不得超过账户余额的70%(需预留30%法定额度)。若资金不足,业主需自筹。
随后,记者就李女士的商铺所在区域,业主房屋维修基金缴纳情况,漏雨面积是否符合启用应急维修资金条件等问题向玉泉区住建局进一步核实。玉泉区住建局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第一时间核查档案后,告诉记者:该商铺所在楼栋的维修资金总额缴纳比例已符合使用标准。
根据两级住建部门的权威答复,《行风热线》记者第一时间将“可以启动专项维修资金应急使用”的消息告知李女士。压在李女士心头多年的石头终于松动。她表示将立即联系物业和社区工作人员,共同推进屋顶维修事宜。
李女士与邻居们的维权困境,曾因责任推诿陷入僵局,无奈与焦灼在漫长等待中逐渐蔓延。所幸通过住建部门对政策的及时解析指导,恰似破晓之光,照亮维权迷局。应急维修“绿色通道”的设置,绝非一纸空文,这是切切实实的民生保障机制。这一政策设计充分考量了公共设施损害的突发性与紧迫性,通过简化流程、压缩审批周期,为解决居民燃眉之急开辟出快速通道。它的实施,不仅是对群众诉求的积极回应,更是基层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彰显出政策制定者“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责任担当,有力诠释了制度设计服务民生、保障民生的根本宗旨。


记者:文菱、凌慧、张敏、李辉
编辑:赵晓艳
审核:赵婧、常俊青
监制:和岩
声明:奔腾融媒原创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