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椒文章网
首页 > 实时讯息 >

南海休渔三个半月,深圳海鲜不断档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8 08:32:00    


▲水产摊位上,各类海鲜琳琅满目。 本版图片由深圳晚报记者 严文婷 摄

5月1日12时,深圳所属南海海域全面进入伏季休渔期,将持续至8月16日12时,为期三个半月。休渔期间,深圳众多渔船纷纷靠港,而深圳的海鲜市场也随之开启了一场别样的供需“变奏曲”。

本地养殖与进口双保障

深圳海鲜不“断档”

船回港,食不停。休渔期虽给海鲜供应带来挑战,但深圳海鲜市场并未“断档”。

凌晨3点,蛇口海鲜市场A25位置的摊主吴圆淋将一箱箱海货搬运进店,东星斑、澳大利亚龙虾、松叶蟹等海鲜纷纷“就位”。这批海货从广西北海启航,再通过陆路运输至罗湖口岸,不到8小时。

“我们档口经营了30余年,在休渔期之前,我们的供货方就提前将海产捕捞养殖起来,以备这三个月正常向市场供应海鲜,保质保量。”吴圆淋向记者介绍。

在蛇口海鲜市场冰鲜区,来自各地的海货琳琅满目,从北部湾的金鲳鱼,到南澳的鲍鱼、罗氏虾,品类丰富。

为保障休渔期间海产供应,深圳一方面加大对本地水产养殖的扶持力度,沙井蚝、南澳鲍鱼等本地特色养殖海鲜产量稳中有升,走上市民餐桌;电商平台更是助力海鲜销售,不少商家推出“组合海鲜”,将多种海鲜组合售卖。

另一方面,拓宽外地及进口海鲜采购渠道,与海南、福建等地建立长期合作,引入各类新鲜海货。同时,波士顿龙虾、越南巴沙鱼、英国面包蟹等进口海鲜也丰富了市场品类。

为了解休渔期间海鲜价格变化,记者走访了包括布吉海鲜批发市场、罗芳海鲜批发市场等多个市场。总体来看,休渔后海鲜价格呈现上扬趋势,不同品类的价格波动幅度不大相同。在布吉海鲜批发市场,购买淡水鱼和虾类的市民不在少数。

从整体来看,虽然部分海鲜价格因供应量减少出现一定波动,但总体保持在合理区间。贝类价格相对稳定,花蛤、蛏子等每斤价格在5~10元左右,虾蟹类价格略有上涨,普通海虾从休渔前的每斤40~50元涨至60~80元,濑尿虾涨幅较大,价格涨幅在60元左右。蛇口海鲜市场的摊主郭咋川向记者介绍,部分海产价格上涨销量受到了一些影响,但最高单日销量也达到数十斤,目前市场上贝类居多,肉质肥美嫩滑,正是热卖时节。

特色美食全年供应

渔博会更有惊喜秀

走出蛇口海鲜市场,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清新粽香。在嘉华小店,人头攒动,店员双手捻着粽叶将鲍鱼、咸肉、干贝、虾仁、蛋黄包进粽子,配上传统糖水,甜香交融。

在深圳,除了常见的海鲜大餐,本地海鲜衍生的特色周边美食同样引人驻足。

南澳海胆粽,是疍家饮食文化的典型代表。每年农历二月,是海胆品质最佳、营养价值最高的时候,此时的海胆最为肥美,随着制作工艺的不断改进和创新,海胆粽已经实现了全年供应。从南澳渔村普通家庭的日常菜肴,到包装精美、工序完整、量产供应的“圳品”,南澳海胆粽在传承中不断发展,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除了南澳海胆粽,深圳还有许多其他海鲜衍生美食。在休渔期,各类海洋衍生美食和进口海产不断上新,满足市民对海味的需求。沙井蚝作为深圳西部海域的“活招牌”,同样深受市民喜爱,无论是清蒸、蒜蓉烤还是做成蚝烙,都各具风味;黄油蟹因其味道鲜美,在福海渔人码头海鲜市场备受追捧,成为暑期消费者的热门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5月15日至17日,2025深圳国际渔业博览会将在福田举行,吸引来自24个国家和地区的上百家企业参展,展会展览面积达3.75万平方米,将设置远洋渔业、水产加工等八大专业展区,全面覆盖从捕捞、养殖到消费的全产业链条,联成渔业将携900斤蓝鳍金枪鱼举行切鱼秀,满足市民的“海洋胃”。

相关新闻

950艘渔船归港

此次休渔范围覆盖广东省管辖的北纬12度至“闽粤海域交界线”的南海海域(含北部湾),除钓具以外的所有作业类型,以及为捕捞渔船配套服务的捕捞辅助船都必须休渔。

随着休渔号角的吹响,深圳共有950艘渔船陆续回到船籍港休渔,实现了“船回港、人上岸、网入库”的管控要求。在南澳月亮湾,一艘艘渔船整齐排列,船身随着海浪轻轻摇曳,渔民们正将渔网收起晾干后搬运上岸存放。

“每年休渔期,虽然不能出海捕鱼,但能给渔船做全面保养,同时也可以为即将到来的海洋文旅热季做准备,也让海里的鱼儿们有一个较长的生长期。”船长李盛强对深晚记者说。

休渔期对于海洋生态的修复意义重大,为海洋生物提供了宝贵的繁殖、生长时间。在深圳海域,近年来相关部门投放大量鱼苗如黑鲷、黄鳍鲷等,正在成长为成熟的种群;曾经难觅踪迹的石斑鱼、大黄鱼等经济鱼类,如今数量有所回升;珊瑚礁、海草床等海洋生态系统关键组成部分也在慢慢恢复,为众多海洋生物提供了栖息和繁衍的生境。

深圳晚报记者 魏羽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