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椒文章网
首页 > 实时讯息 >

艺评丨吴茂盛:山水可居,诗墨为心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2 12:32:00    

张向葵《江山放棹》。

山水可居,诗墨为心

——张向葵重彩山水的文人之道

文/吴茂盛

三十年前的深秋,我在丹东五龙背温泉边,与“草莓诗人”王新友促膝小聚。他唤来两位老友助兴,一个是张启东,一个便是张向葵。那日热汤腾雾,酒杯轻碰,王新友半醉半真道:“这是张向葵,不仅要做作家,还要做画家。”我当年只当醉话听,笑过便忘。谁料十年后重返丹东,张向葵竟真的把诗书画的梦,一笔一笔绘成了现实。

再访丹东,那是十年后的冬日。旧友依旧,岁月如烟。张向葵不再多言,却在谈笔墨、论构图、咏山水间,展现出一种沉潜陈年的执念。他早年“左手写诗,右手作画”的文人抱负,已然开出当代山水艺术的一枝奇花。

近日三访丹东,走进他的小荷艺术工作室,展墙之上,悬满其心血之作:有《江山云起》《万里江山》之气象万千,有《秋江独钓》《空谷泉声》之意境深远,有《青山飞流》《桃源仙境》之绮丽幽邃,亦有《千山云飞》《云山访友》《江山放棹》之重彩奇境。我不禁感叹:“他这一坚持,真是三十年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今日,不谈文学,只谈他的画。

张向葵《桃源仙境》。

张向葵的重彩山水,以笔墨为骨、以乡愁为魂,在传统语法与当代语言之间,走出一条具有精神深度与地域温度的文人之路。他的山水画,并非对自然的再现,而是诗心、画笔与地脉之间的心象叠加,是个人精神地图的视觉化。其《群峰云起》《江山放棹》《千帆万壑》等作品,皆以枯润相济的皴法描绘山体肌理,墨色层层叠染,如古琴泛音,尤其对鸭绿江流域雾霭氤氲的表达,采用“淡墨破水”之法,营造出极富诗意的视觉呼吸——这不仅是“水晕墨章”的延续,更是对“山水可居”的当代表达。

正如清人王原祁所言:“青绿设色,得其理者,妙于墨笔;失其理者,反为涂饰。”张向葵深谙此理。他在《龙山云峰》《云山访友》《千山云飞》中,石青石绿为骨,泥金朱砂为韵,不以艳色夺目,而以内敛色韵蕴藉情感。他将“设色”提升为“设境”,使色彩不再是修饰山水的颜料,而是参与构建精神空间的一种文法。

张向葵《云山访友》。

而在绘画语言上,他并未拘泥于传统山水“三远法”或“高远之势”的构图程式,而是以现代审美意识对其进行重构。例如《飘雪清晨》,其几何化构图与大片留白处理,使屋檐与积雪交叠成一种“金石之响”,在视觉上呈现出“碑意”与“书韵”的合谋。再如《春集》,人物与景物的符号化处理隐隐呼应中国年画中的叙事性因子,使乡愁不再是静止的情感标本,而成为流动着的文化之血。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其《抗洪一线》一作,它突破了传统山水的审美边界,将水墨语言引入现实题材。张向葵以泼墨肌理塑造抢险人群,用狂草笔势绘出人性与山水的搏斗,在传统文人笔墨中注入了现实悲悯与历史张力。这种将“山水之形”与“人文之问”并置的尝试,显现出一种介入时代的艺术良知。

他的画,所以动人,还在于贯穿始终的“文气”与“书卷气”。他诗书画并擅,常于画中题诗,为诗配字。《空谷泉声》《秋江独钓》《桃源仙境》等作品,题跋皆自撰或化古,或以行草,或书瘦金,使画面气息由纸而散、由画而远。如他在《秋江独钓》中所书七言小诗:“一篙烟水月如钓,万壑云深舟不回”,便是画心诗骨的写照。画中渔者,既是题中之景,更是画外之人,是他自己对文人身份的内省与寄托。

张向葵《秋江独钓》。

张向葵画鸭绿江,不只是画一条江,而是在为辽东山川立传;他反复皴擦岩壁,不只是锤炼技法,而是在与大地对话。那些游走的飞白,那些翻卷的水线,那些斑驳的崖纹,藏着风的回响、雪的前世与民间的声音。正所谓:“山水以形媚道。”而他,已然超越“形”的技艺,进入“道”的追问。

我们也许可以将他归入“新北方山水画派”,但他更像一个在重彩与诗性之间孤独行走的文人。他不喧嚣,不急就;不追潮流,只向内行。他的每一幅山水画,都是一次精神栖居的试探——山水可居,诗墨为心。

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画者,文之极也。”在张向葵身上,这句话得到了鲜活而深沉的回应。他以三十年之功,完成了一个真正文人对笔墨世界的叩问;而他的山水,也在今日这个图像泛滥、速成主义蔓延的时代,为我们保留了文人画那一缕最难得的微光。

他的山水,不是风景,而是人格;不是图像,而是道。

吴茂盛,湖南祁阳人,小说家、诗人、美术评论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作协全委会委员、永州市作家协会主席,永州市文联副主席、湖南省东方诗书画院常务副院长。作品曾获潇湘文学奖、丁玲诗歌奖、全国青少年新诗奖、兰州军区《西北军事文学》首届优秀诗人奖等十多次奖项。著有诗集《无尘的歌唱》《独旅》《到达或者出发》和长篇小说《驻京办》《招生办》等10多部。

张向葵,1966年生于丹东,现为辽宁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辽宁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丹东市书法家协会理事、丹东市青年美术家协会理事、丹东市摄影家协会会员、鸭绿江印社副社长、辽宁省连环画收藏联谊会会员、东北连环画收藏协会副秘书长、辽东国画院画家、振安区美术家协会主席、振安区书法协会副主席、小荷艺术社社长。

2008年,国画《群峰云起》获第三届中华神韵杯书画展中青组金奖。

2008年,油画《雪巷暖阳》获第三届中华杯全国书画大赛金奖。

2009年,国画《江山万里》获第四届爱我中华全国书画摄影诗文赛一等奖。

2011年,国画《江山绮丽》获第二十届兰亭杯全国书画摄影大赛金奖。

2012年,篆刻作品获辽宁省首届新友杯中青年书画临帖大赛优秀奖。

2014年,书法《唐诗四首》入选湖北省小品书法大展。

2014年,篆刻作品入选西安碑林杯全国书法篆刻展。

2018年,国画山水《万里山河入画图》入选《全国第九届山水画大展精品集》。

2020年,诗书画印作品分别入选丹东抗疫主题作品展,绘画获银奖。

2022年,国画《劳动者》入展辽宁省中国梦·劳动美,辽宁省书画作品展。

2023年,国画《飘雪清晨》入选辽宁省美协第二届美术双年展。

2023年,国画《抗洪一线》入选辽宁省美协首届水墨大展。

2024年,国画《春集》入选辽宁省美协迎接第十四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展。

文学、书画作品在多种报刊杂志上发表数百篇(幅),多次参加全国、省市区、书画展,作品入展、获奖并入书,《丹东日报》《辽宁光彩报》等杂志、丹东广播电台、丹东电视台、辽宁新闻网等媒体都曾有介绍或作品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