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我国数据生产总量同比增长25%;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0%左右;算力总规模达到280EFLOPS,建成5G基站425.1万个;开发或应用人工智能的企业数量同比增长36%……
4月29日,在福州举行的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可信数据空间分论坛上,国家数据局最新发布了《全国数据资源调查报告(2024年)》。报告晒出了“数字中国”建设10周年来,中国数字经济的亮眼“成绩单”!能看到,十年间我国数据资源规模优势持续扩大,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活跃度稳步提升,各类主体加快AI布局投入,数据要素市场化、价值化进程进一步提速。
据悉,本次论坛以“共创可信空间,智启数据未来”为主题,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福建省副省长李建成出席并致辞,国家数据局副局长陈荣辉主持会议。
会上,包括邬贺铨、梅宏在内的多位院士,以及遥感、能源、矿产等行业的多家龙头企业负责人,纷纷以专业视域解读当下数字经济热点、把脉数字产业方向,共同探讨如何在数字蓝海中探索可信数据空间发展机遇。
可信数据空间:破解数据流通难题、
释放AI潜力的关键路径
可信数据空间是新型数据基础设施,是国家数据要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基础设施,当前中国的可信数据空间以“分布式架构”为核心方向,国内已布局有300多个试点,聚焦制造业、能源及城市治理等领域,实体经济仍为主要应用场景。
下一步,可信数据空间建设还需往哪些方面推进发力?

主旨报告环节,国家数据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邬贺铨对专家学者和行业龙头企业发出犀利十问:
“如何保障数据使用约束条件的实施”
“如何保证转换时数据不外泄”……
在邬贺铨看来,可信数据空间发展面临不少挑战。他认为,当前可信数据空间建设不仅需要加强底层关键技术、算法、芯片等自主创新,也要加强对可信数据空间运行模式及相关技术的开发,“目前可信数据空间的应用对中小企业仍然有一定门槛,需要政府与产业链主要企业带动,营造可信数据空间发展应用的生态。”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可信数据空间发展联盟轮值理事长余晓晖也表示,可信数据空间尚处于探索初期,进一步统一概念共识和打造实践标杆仍是当前的主要任务。
当前数据流通的瓶颈问题是全球性的难题,对于如何更好地把握我国数据主权、数据价值中共享的经营关系,余晓晖认为应该从五个层面进行思考:
从应用价值的挖掘层面,余晓晖认为需要通过多元数据融合、AI结合来释放私域数据潜力,解决“数据耗尽”危机;在生态复杂性上,需协调政府、企业、联盟等多元主体,探索集中式、联邦式、分布式治理模式;从技术路线的选择角度看,余晓晖认为应当平衡数据可见性与安全性,从而适配行业特点;在规则体系的建构上,他认为需要覆盖数据全生命周期;在可持续运营层面,努力实现从单一场景试点到跨生态协同,探索长效商业与公益结合模式。
“可信数据空间是破解数据流通难题、释放AI潜力的关键路径。”余晓晖指出,应用价值牵引是可信数据空间发展的关键,要构建长效的运营模式、开放的生态体系、合理的规则机制,并找到与之相适应的技术路线是可信空间发展壮大的前提。
可信数据空间发展联盟正式成立
发布两项重要成果
当前数据要素流通和价值释放仍面临诸多难点。一方面,企业对数据的安全、合规、高效流通存在诸多顾虑,大量数据处于“沉睡”状态,难以实现其应有的价值。另一方面,数据交易过程中存在权责不明确、规则不完善、信任难建立等问题,导致数据供需双方难以有效对接,数据流通的规模和效率受到制约。
随着《可信数据空间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8年)》的持续落地,我国正加速构建以可信数据空间为代表的新型数据基础设施,破解数据“不会用、不能用、不敢用”的难题,为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建设注入新动能。
发言中,邬贺铨指出,推动可信数据空间的部署和应用,将有助于解决大量企业数据不会用、不能用、不敢用的问题,促进数据流通,激活数据要素价值。他强调,“实践中试点探索”很重要,要将可信数据空间的构建与自身网络安全的部署同步实施,为我国可信数据空间的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建新在其《新材料大数据中心建设思考》的主旨报告中,以其深耕的新材料领域可信数据空间的基建为例,生动呈现了可信数据共享空间对新材料产业科研的乘数赋能效应。
“国际新材料研究正从传统实验、理论、计算模式转向‘数据驱动’新范式。”谢建新指出,全球新材料领域的科研数据库在近十余年间,已呈现从数据网络到数据空间的演进趋势。我国紧跟前沿趋势,自“十三五”始即投入布局材料数据基建,2023年成立全国新材料大数据联盟,先后发布了相关的三年行动计划及大数据中心总体方案,核心架构为“一主平台+N个资源节点”,目标是实现材料数据“不搬家、产权不变动”的流通共享空间,整合基础科研、重点产业等五类资源节点,构建良性完备的材料数据生态。
谈及对未来新材料领域可信数据流通建设的展望,谢建新认为有望三年内实现相关科研及产业数据的“能用、好用、创值、共享”,并进一步反哺赋能新材料科技与产业的升级,最终确立在此领域的数据驱动科研的全球竞争力。“未来新材料领域大数据及AI发力的关键,是要突破关键技术协同与生态构建的双重挑战。”谢建新说。

分论坛现场,可信数据空间发展联盟正式成立。该联盟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与国家数据发展研究院联合40余家科研机构和行业龙头企业共同发起成立,共建协同创新、蓬勃发展的可信数据空间发展生态。
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在论坛致辞中指出,可信数据空间不仅是一种数据基础设施,更是数据共享共治、价值协作的产业生态,也是推进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建设,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价值化的重要抓手。他希望,此次成立的产业联盟要强化专业化服务能力,做好服务、凝聚生态,引导产业各方在场景打造、标准研制、价值挖掘等方面形成创新合力。
此外,刘烈宏还提到,“运营方是数据空间建设最重要的角色,作为可信第三方要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激励各方供数、用数的主动性”,要变“要我供”为“我要供”,携手生态伙伴开发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记者获悉,论坛现场还相继发布了《可信数据空间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5年版)》(征求意见稿)、《可信数据空间能力要求》(征求意见稿)等成果。来自国家数据局、地方数据局相关负责同志,行业协会、企业代表等共计500余人参会。
采写:南都记者吕虹 实习生 蒋佳瑜 发自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