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椒文章网
首页 > 实时讯息 >

充分发挥“投资于人”的压舱石作用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5 00:05:00    

“投资于人”,是随着时代发展应运而生的政策性术语,也是我们党的创新理论的又一重要概念。“投资于人”是相对于“投资于物”而提出来的,体现既要“见物”又要“见人”的投资理念,彰显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道理。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下,我们要在秉持“投资于人”与“投资于物”内在统一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投资于人”的发展与保障的两大重要功能。

“投资于人”与“投资于物”具有内在一致性

“物”是手段和保证,“人”乃根本和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投资于物”与“投资于人”之间具有外在的协同性和内在的一致性。投资‌本质上是以投入获取收益并实现财富增值的经济行为,这种收益既有即时的又有长远的,既是显性的又是隐形的,既可能是一般的又可能是递增的。“投资于物”主要包括对机器装备、原材料、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城乡环境等进行物质资本的投资以扩大企业生产基础、改善产业运行条件和完善宏观经济运行环境等,为推动经济发展特别是高质量发展和新质生产力培育奠定重要的物质基础。“投资于人”就是将有限的资金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知识、技术、政策等投入到“人”的方面,收益更加具有长远、隐形和递增的特点。“投资于人”更多的是用于劳动者的发展和保障以服务于生产力发展。

2023年5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把‘投资于物’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起来,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建立健全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务体系”,有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是“投资于人”第一次出现在党和国家的重要话语表达中,表明“投资于人”与“投资于物”二者紧密结合、协同高效的执政理念已经提上党和国家的重要议事日程。202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支持扩大就业、促进居民增收减负、加强消费激励,形成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这是“投资于人”第一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明“投资于人”的执政理念作为政策取向在政府工作层面得到贯彻并细化落实在政府工作各项任务之中。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总目标的重要内容等。这些内容恰恰都是“投资于人”所要实现和所能达到的功能,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充分发挥“投资于人”对于促进发展与保障的稳定器、压舱石作用。

更好促进高质量发展

从理论上讲,“投资于人”所获得的劳动者个体素质能力提升和人力资本价值增值不仅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而且是社会财富增值乃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源泉。马克思曾深刻指出,“我们的能力是我们唯一的原始财富。……劳动生产其他一切财富”“真正的财富就是所有个人的发达的生产力”。这就道出了劳动创造财富、劳动者创造价值以及专门人才创造更多社会财富的真谛。马克思同时强调了教育培训投入对于提升个体素质能力、改善劳动者和人才专门技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罗默认为,通过“投资于人”所形成的人力资本不仅自身能形成递增的收益,而且能使物质资本等要素投入也产生递增收益,这是整个经济的规模收益递增的源泉;并且,人力资本丰裕的国家和地区因其用于新知识开发和研究的人力资本数量多、质量高而带来经济水平较高、收入较高;反过来,人力资本匮乏的国家和地区因其开发和研究新知识的技术人员相对较少而有可能使得经济被“锁定”在“低收入陷阱”中难以自拔。由此可见,通过“投资于人”所形成的人力资本价值增值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增长起着越来越重要的递增效应,这是发达经济体与欠发达经济体都不得不重视的问题。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立足于发展功能的“投资于人”,不仅体现在教育、医疗等人力资本投资的重点领域,而且体现在创造良好就业环境、支持创新创业等提升个体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方面,并且体现在提振消费、改善消费环境等为扩大内需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以促进经济发展的重点方面,不仅全面而且具体。在“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中,有关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工程、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学位供给、推进职普融通和产教融合等举措,都需要增加相应的教育投入;在“强化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中,有关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改善病房和诊疗条件、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等举措,都需要增加相应的医疗投入。在“更大力度稳定和扩大就业”中,有关加大各类资金资源统筹支持力度以促进充分就业、提高就业质量,实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计划,优化就业创业服务等举措,都需要扩大相应的资金资源投入以创造良好就业环境、支持创新创业。在“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中,有关推动消费提质升级、多渠道促进居民增收、扩大多元化服务供给、创新和丰富消费场景等举措,主要目的在于使内需成为提振消费和拉动增长的主动力和稳定器。毋庸置疑,这些政策举措对于促进以教育、健康为重点的人力资本价值增值和人的全面发展,以及在稳增长、稳就业、增收人、促消费中更好地促进高质量发展,都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

“投资于人”的保障功能,集中体现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及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方面,这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属性和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历来关注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以及民生福祉、共同富裕问题。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他们还强调,社会主义制度下,“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作为马克思主义者,我们所应秉持的历史观和发展观就不应该是机械的唯“物”主义、简单的“见物不见人”、虚无的“遗忘生活”等与历史唯物论和科学的社会发展理论相悖的东西。“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共同富裕理念的精准表达和深刻阐释。可以说,切实关注民生、不断改善民生、推动共同富裕已经成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基本立场和不懈追求。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立足于保障功能的“投资于人”,不仅体现在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社会保障等关系个人生活质量领域的政策安排态度鲜明,这与上面提及的“投资于人”的发展功能具有内在一致性;而且体现在直接服务于改善民生和促进共同富裕的具体举措比比皆是,这是“投资于人”的保障功能发挥作用的更直接体现。比如,其中所列举的“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拓宽保障性住房再贷款使用范围”“多措并举精准支持个体工商户发展”“用足用好稳岗返还、税费减免、就业补贴等政策”“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再提高30元和5元”等具体政策举措,都是立足于保障功能的“投资于人”的具象化表达,直指民生保障和共同富裕的痛点和难点。实际上,通过“投资于人”的保障功能发挥,可以有效补齐消费引擎的短板、打开内需增长的空间、打通经济循环的堵点,积极推动国内需求的不断扩大和经济发展的行稳致远。‌

(作者单位分别为: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