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椒文章网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三明学院五支推普团队赴新疆:一把“语言金钥匙”解锁乡村振兴三扇门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6 21:29:00    

7月17日至23日,由三明学院社会合作处和文化传播学院共同组建的五支青年推普团队奔赴新疆玛纳斯,开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得到当地政府高度重视,抵疆首日,福建援疆三明指挥部及玛纳斯县相关部门即与师生开展座谈。实践期间,青年学子们深入田间地头、企业车间、城乡校园、基层社区与红色教育基地,以形式多样的实践内容生动诠释了推广普通话为特色产业打开“增效门”、为文化传承架起“浸润门”、为民族团结筑牢“同心门”三个维度的显著价值。

三明学院赴玛纳斯县开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座谈会现场。(供图)

赋能产业“增效门”:普通话成为增收致富“新农具”

在新疆玛纳斯的田间地头与企业车间,三明学院推普实践队深入一线,见证并助力普通话转化为生产力。西凉州户村李靖桃园内,“E路同心·玛上推普”实践队协助桃园主常梅架设直播设备,并与其探讨优化产品介绍话术。“用普通话讲清‘白天光照足糖分多,夜晚降温快消耗少’,顾客一听就懂桃子脆甜多汁!”常梅表示,普通话是拓宽销路的基础,融入方言则更显亲切。天山北麓葡萄酒博览园里,队员们走访中信尼雅公司,调研其普通话培训成效。职工张欢向实践队员介绍,公司近期开展的普通话培训显著提升了协作效率。“统一使用普通话沟通,有效减少了信息误差,生产和营销环节流程也更顺畅了。”

针对S101省道沿线乡村旅游蓬勃兴起带来的语言需求,“疆来有我”推普剧社实践队深入清水河乡团庄村,采访村党支部副书记、推普先进个人吾拉塔依•赛德力,并收集产业一线需求。实践队了解到,村民通过夜校学习普通话已成功实现外出就业。吾拉塔依•赛德力表示,本地蓬勃发展的农家乐、牧家乐仍需提升服务语言能力,“下一步计划重点培训旅游接待用语,让乡亲们在家门口靠‘好声音’吃上‘旅游饭’。”实践团队据此收集需求,为后续精准推普支持乡村旅游产业奠定基础。

探寻文化“浸润门”:经典传承点燃最亮“语言火种”

推广普通话作为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桥梁,正点燃边疆青少年心中的语言梦。在玛纳斯县第三小学和玉缘社区的“红领巾小课堂”上,“声传边疆·语润玛纳斯”和“声动石河子·推普共绘同心圆”实践队精心组织了绕口令挑战、《少年中国说》朗诵和古典诗词意境体验等活动。孩子们在欢笑中参与绕口令,铿锵有力地诵读经典,并沉浸于诗词的意境描绘。“推广普通话更深层的价值,在于为孩子们架起理解、热爱并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桥梁。”实践队员徐子涵道出了团队的心声。

实践成员在玉缘社区合影留恋。(供图)

“红领巾小课堂”授课现场。(供图)

走出课堂,“疆来有我”推普剧社实践队扛起设备,深入城乡街头巷尾,拍摄并演绎《什么?馕来了!》《古诗文里的口音风波》等源于生活的光影“微剧场”。这些幽默短剧巧妙地将语言规范融入故事,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传递“说好普通话,方便你我他”的理念,让抽象的语言学习变得可感可触、趣味盎然。

实践成员拍摄花絮。(供图)

凝聚共识“同心门”:语言纽带架起最美“团结金桥”

深入基层的调研走访与思想洗礼,让三明学院推普实践队深刻体悟普通话在促进民族团结、维护边疆稳定中的核心价值。“昌吉之声·推普丝路筑梦”实践队在援疆干部带领下,深入塔西河哈萨克民族乡,走进村民家中开展入户调研。队员们倾听学习普通话的实际困难,并在炕头灶边结合生活场景进行示范教学。玛纳斯县第二小学学生李涵玉在与队员交流时分享道,班上少数民族同学普通话说得很棒:“学好普通话,既能和全国小朋友交流,也能让更多人知道我们新疆有多美!”在随后与塔西河乡政府举行的专题短会上,副乡长李雪瑞向实践队介绍了当地将普法、党建与推普创新结合,“线上+线下”按需施教的宝贵经验。

实践成员向当地居民宣讲普通话并进行问卷调查。(供图)

深入村落院落的同时,思想洗礼也在红色教育基地同步进行。“E路同心·玛上推普”实践队与玛纳斯县教育局党员共同参与联合主题党日活动,先后赴周恩来总理纪念碑、石河子军垦博物馆参观学习。在军垦历史展柜前,县教育局王真主任强调:“学好用好普通话,是对军垦精神中团结奋斗基因的传承。这座语言桥梁,连接着先辈奠定的团结基石,通向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未来。”

实践队与新疆玛纳斯县教育局机关党支部在周恩来纪念馆合照。(供图)

从蟠桃园的直播现场到葡萄酒厂的生产线,从书声琅琅的“红领巾小课堂”到肃穆的军垦博物馆,再到农家院落的亲切问答,明院青年以脚步丈量边疆热土。他们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笔,在玛纳斯大地上绘就了一幅产业因语言而兴、文化因语言而传、民心因语言而聚的乡村振兴新画卷,生动诠释了推广普通话服务国家战略、促进民族团结、推动边疆发展的时代价值。

本次推普实践队带队指导老师王劭政表示:此次新疆推普实践以“文化润疆”为使命,通过微短剧创作、进村入户宣讲、社区小学支教等多样化载体,实现了推普工作“接地气、聚民心、育未来”初步成效,未来,我们将坚持“普及+提升”“线上+线下”双轮驱动,让普通话成为新疆各族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金钥匙”,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疆篇章贡献语言力量!

据悉,“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由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共青团中央青年发展部联合主办,旨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服务教育强国、文化强国建设。今年,三明学院积极响应号召,共有五支志愿服务实践队入选全国团队,其中四支为重点团队,一支为协同团队。

(苏澜 郑依芯│编辑:中国日报社福建记者站 胡美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