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椒文章网
首页 > 实时讯息 >

爽爽贵阳·精彩五一 | 探访黔灵山公园:从老牌公园到流量新宠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4 19:04:00    

5月4日,贵阳市云岩区文旅市场秩序升温,黔灵山公园人流如织。

“快看!那艘船自己会转弯!”上午十点,黔灵湖游船码头排起百米长队,全自动驾驶的卡通船型在碧波上划出银线,游客举着手机直播。

岸边灌木咖啡店长李成分望着窗外翻涌的人潮,笑得合不拢嘴:“以前这里是堆杂物的库房,现在日均营收破万,外地游客占比超七成,有人专程从成都来拍‘游船咖啡+湖光山色’九宫格。”

湖畔的创意市集正上演“魔幻现实主义”:苗家阿婆的酸汤粉摊前,白领捧着咖啡大快朵颐;旅拍店挂着“299元拍苗族公主”的灯牌,年轻女孩们穿着银饰盛装穿梭竹林;茶饮档口推出“刺梨气泡水+折耳根奶茶”的猎奇组合,竟成了社交平台爆款。

游客张霞刚拍完一组“民族风大片”,就冲进非遗小吃摊抢购丝娃娃:“这里简直是‘贵阳文化浓缩包’,边吃边玩边拍,三小时根本不够!”

若说湖畔是“烟火气”的秀场,黔茶官文创店则是“文化脑洞”的盲盒机。设计师将黔灵山猕猴的憨态与苗绣纹样结合,打造出“暴富猴”“躺平猴”系列玩偶,日均销量超200件。“有个北京游客买了十只猴子,说‘办公室人手一只,工作再苦想想贵阳的猴’。”主理人华雪笑着展示最新爆款——用傩戏面具元素设计的冰箱贴,搭配“开光”文案:“挂上它,KPI自动达标!”

更绝的是“跨界联名款”:黔灵山猕猴玩偶穿着苗绣肚兜,大熊猫玩偶抱着刺梨抱枕,连垃圾桶造型的U盘都印着“黔灵山限定”。最让游客上头的,是藏在角落的“非遗盲盒”——随机开出苗银耳坠、蜡染手帕或侗族大歌CD,售价58元却总被抢空。一位杭州游客连拆三个盲盒,终于抽到心仪的银饰:“这哪是购物?分明是开文化彩蛋!”

黔灵山的爆红并非偶然。去年,公园经营权划转区属文旅公司后,一场“资产活化运动”悄然展开:老旧库房变身咖啡馆,荒废管理房改成非遗工坊,就连索道控制室都改造成“云端观景台”。如今,14家商户在“城市会客厅”的定位下扎堆黔灵湖畔,餐饮、文创、旅拍等32个业态形成“消费闭环”。

“五一”首日,8万人次涌入公园的盛况,让管理处党政办副主任向士第直呼“压力与动力并存”。南大门地下空间改造工地热火朝天,未来这里将建成智慧景区入口,实现“刷脸入园+客流预警+AR导览”三合一。而另一边,麒麟洞前,张学良、杨虎城将军曾被囚禁的旧址前,历史与现实在此交汇;动物园里,“网红猴”小老费挠头的视频刚上热搜,隔壁熊猫馆的竹叶香已引得游客驻足。

面对“五一”假期人流量激增,黔灵山公园的“待客之道”藏在细节里:公安特警在索道入口筑起“人墙”,消防车在停车场24小时待命,志愿者为游客指路时顺手递上矿泉水,交警在拥堵路段喊话“贵阳欢迎您,但请别堵住回家的路”;便利店推出“贵阳方言指南”冰箱贴,教游客说“巴适”“安逸”;就连环卫工人都化身“临时导游”,用塑料普通话给游客推荐最佳拍照点。

暮色渐沉,黔灵湖的游船亮起暖黄灯光,咖啡馆里传出吉他弹唱。这座曾被调侃“老派”的公园,正用一杯咖啡、一张文创、一场非遗表演,向全国游客递出“爽爽贵阳”的新名片。正如游客张霞在朋友圈所写:“以前觉得黔灵山公园是‘爸妈专属’,现在它既有历史的厚重,又有当下的鲜活,就像这座城市本身,永远给你惊喜。”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高伟

编辑 高伟

二审 谌思宇

三审 胡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