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长治市气象部门抢抓有利时机,全力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在自然降水与人工干预的双重作用下,市气象台实时统计数据显示,5月22日8时至17时,长治市出现小到中雨,局部地区大到暴雨。最大降水量出现在潞州区堠北庄,为50.9毫米,最大小时雨强出现在潞州区暴河,为每小时34.8毫米。
近期,长治市持续出现高温少雨天气,土壤墒情明显下降,农业生产受到较大影响。为有效应对旱情,全市气象部门严阵以待,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加强监测预报预警和会商研判,及时制作发布各类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并抢抓有利天气窗口,在全市范围内实施人工增雨作业,有效缓解旱情。
“人工增雨绝非‘无中生有’,而是向云层‘借水’。”市气象台专家介绍,依托卫星云图、雷达回波等数据,市气象部门24小时监测云层厚度、水汽条件,精准锁定作业窗口期。5月22日7时,市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人员和各县区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人员提前到达作业点,等待时机及时开展增雨作业。
据市气象台实时统计数据显示,此次降水天气过程,长治市代表站降水量为:长子35.3毫米,上党区31.7毫米,潞州区31.6毫米,潞城区23.2毫米,屯留区21.6毫米,襄垣17.0毫米,沁源15.1毫米,平顺14.5毫米,壶关14.1毫米,黎城12.3毫米,沁县10.1毫米,武乡7.9毫米。全市共计167站超过10毫米,82站超过25毫米,2站超过50毫米。
本次降雨范围大、持续时间长,对降低森林火险气象等级,缓解当前旱情,改善土壤墒情十分有利。市气象局将继续加强气象监测预警,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同时为农户提供精准的气象服务,为全市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保驾护航。
来源:长治日报
编辑:贾霄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