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今年是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新时代新征程,更要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动员激励广大职工和劳动群众建功立业、创新创造。即日起,南方日报推出“劳模巡礼”系列报道,深入报道全国劳模和广东省劳模的先进事迹,进一步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敬请垂注。
中科飞测黄有为:十年走完国外三十年半导体设备研发路|劳模巡礼
“人生能做好一两件事就实属不易。”对于广东省劳动模范,深圳中科飞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飞测”)研发总监、首席科学家黄有为而言,他人生中必须做好的这件事就是在半导体设备国产化之路上的攻坚。
90nm到65nm、14nm、7nm……自2016年加入中科飞测、担任SPRUCE团队负责人以来,黄有为带领团队系统性地开展设备关键技术及整机攻关,不仅实现了国产无图形晶圆光学检测设备从无到有的突破,更“跳代”追赶,用十年走完了国外三十年的路。
跳代突围,填补空白
2016年,黄有为加入中科飞测,向着研发无图形晶圆表面缺陷检测设备的目标,从零开始组建团队。这种设备被称为半导体制造的“眼睛”,用于在芯片制造初期检测晶圆表面的杂质和缺陷,技术门槛极高,长期被国外巨头垄断。
那时黄有为的团队仅有10个人,面对国外30年的技术积累,怎么办?“那段时间实验室成了我们的家,团队两班倒,白天光学组调试设备,晚上软件组迭代代码,24小时连轴转。”
经过八个月的鏖战,黄有为带领团队研发出国内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检测设备,实现了国产无图形晶圆光学检测设备从无到有的突破,更让半导体消费市场留下了广东企业的坚实印记。

首战告捷后,黄有为及其团队却遇到了研发路上最难的抉择:是按部就班研发第二代设备,还是直接挑战第四代平台?若选择跳代研发,技术风险、供应链和资金压力都将成倍增加。
黄有为清楚,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如果我们按部就班一代代研发,我们在研发第二代设备时,国外已经在做第四代、第五代。这样永远追不上国外。必须跳代!”
没有现成的零部件,黄有为和团队就自己设计;工艺不达标,他们便连夜改造生产线;有时为了调试一个参数,他们连续加班,眼睛经常熬得通红。
一次次失败,一次次重来,一次次改进。最终,黄有为及团队仅用了不到3年时间,就迎头赶上,实现了从90纳米向14纳米工艺节点的跨越式发展。
“十年磨一剑。如今,我们的技术从落后国外6代追到只差不到1代,产品覆盖国内超100家客户,市场份额跃居全球第二。”黄有为骄傲地说,面向7nm节点,当前SPRUCE团队取得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性进展,并已实现小批量出货。
“让新人能踩着前人的肩膀向上攀登”
半导体检测设备涉及上万个精密部件的协同设计与优化,其复杂性和精度超乎想象,仅靠个人力量无法完成。“于是我们搭建师徒结对的培养体系,让每个新人都能踩着前人的肩膀向上攀登。”
2021年,清华大学的博士赵康俊刚加入团队时,黄有为和团队正被1个纳米的精度超差死死卡住咽喉。“整个设备系统都做出来了,但是我们发现精度的最高值却就差那么一点点。”黄有为回忆,“尺寸每缩小一纳米,光学信号强度就衰减一半,就像在黑暗中找一根头发丝。”
转机出现在一次午饭闲聊中,黄有为提到一个未被验证的思路。挑战面前,赵康俊主动请缨。这个年轻人眼中迸发的光芒,令黄有为至今难忘。
“我们像工匠打磨玉器般雕琢每个参数,经过上百次的试验迭代,终于突破10纳米精度时,我们布满血丝的眼中,闪烁的不仅是成功的喜悦,更是对科研真谛的顿悟。”黄有为介绍,如今,赵康俊已成长为项目负责人。
“正是像他这样的年轻人不断加入,我们的队伍越来越壮大,战斗力也越来越强。”黄有为说。

这样的故事在团队中并不罕见。黄有为坚持“躬身入局”的培养方式:年轻研发人员从解决具体问题起步,逐步承担更大任务,两三年即可独当一面。“劳模精神不仅是对技术的钻研,更是一种传承。”黄有为感叹。
如今,团队已达百余人,不仅荣获深圳市工人先锋号称号,研发成果还获得深圳市技术发明一等奖,并助力中科飞测成为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他们以理论为基、实践为刃,在南粤大地上诠释着知识型工匠的新内涵。
丁闯入职中科飞测4年了。他的印象中,黄有为最常鼓励他的一句话是:“要入主流、上大舞台、成大事业。”当前,科技研发工作者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这份“大事业”是勇于创新的勇气,也是科技报国的情怀。
接下来,黄有为将带着他的团队潜心研发暗场纳米图形晶圆缺陷检测设备,该系列产品名为SYCAMORE(悬铃木),谐音是seek more(进无止境)。这也是黄有为长久的愿望:在把不可能变成一定能的路上,奋勇前行。
南方+记者 许宁宁
统筹:袁佩如
【作者】 许宁宁;袁佩如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