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好消息!7月1日起,京沈高铁提速啦。从北京到沈阳最快只要2小时29分,北京的小伙伴周末就可以往返两地来沈阳玩了。
辽宁的旅游资源丰富,尤其是文化资源。辽宁,天辽地宁,历史厚重,截止到2025年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就有76项,省级以上非遗项目有200多项,还有中国剪纸和中国皮影戏这两项,更是进入了联合国非遗名录。
说到非遗文化,大自然色彩斑斓,蓝天白云红花绿草,其实咱辽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有独特的颜色。
首先就是墨色,在所有颜色中,墨色是最深沉、最内敛,也最包容的颜色。能代表这份深沉的辽宁非遗项目首推沈阳胡魁章笔庄制笔工艺。

胡魁章毛笔是中国三大名笔之一,它有200多年的历史,1993年被列为“中华老字号”,2007年它的制笔工艺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胡魁章毛笔还是第一支进入太空的毛笔。

同样是墨色,另外一个辽宁非遗项目,抚顺煤精雕刻讲的却是另一种故事。它的墨色,黑得深邃,黑得庄重。
煤精雕刻是抚顺独有的民间手工技艺。2008年,抚顺煤精雕刻被列入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2011年,被辽宁省工业特种资源保护办公室列为辽宁的四宝之一。

辽宁非遗的颜色色彩斑斓。除了墨色,还有一种非遗项目,颜色奇特,青紫相间。青色,是一种朴素的文化底色;而紫色,则是神秘与尊贵的象征。这两种颜色交错缠绕,这就是本溪的辽砚。

辽砚青紫相间,就像天边的彩霞一样。如果说辽砚的青色是冷静的颜色,那么玉的翠色就是一种温润的生长,它澄明、安静,却动人心魄。
辽宁还有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晶莹剔透的绿色,它就是岫岩玉雕。

岫岩玉是中国的四大名玉之一,它产于辽宁岫岩县,而岫岩玉雕就是从岫岩地区发展起来的一项民间玉石雕刻工艺。2006年岫岩玉雕被评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辽宁的非遗雕刻工艺,不仅有玉的沉静与典雅,也有热烈与奔放。如本溪桓仁传统木版年画,红黄蓝绿,多种色彩交织在一起,这些色彩是东北大地的热情与生活的烟火气。2015年,它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墨色内敛的胡魁章老字号,为何能坐着飞船上了天呢?本溪辽砚作为皇家御砚,有何与众不同的特点?桓仁版画本是山东传入的艺术,又是如何在辽宁深耕扎根的呢?
本周五锁定辽宁卫视《故事刚刚好》,听《山海遗珍》讲述辽宁非遗背后的故事。
来源丨《故事刚刚好》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