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椒文章网
首页 > 实时讯息 >

投书湖与乌沙河“一源双补”激活城市水生态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1 11:28:00    

如何以最小干预实现生态效益最大化?南昌投书湖与乌沙河引水活化工程交出了一份创新答卷。近日,记者从南昌市城规总院获悉,我市通过系统化盘活既有资源、精细化优化方案,投入最小建设成本,成功实现赣江清水同步补给投书湖与乌沙河,让两处“沉睡”水系重焕生机。

  作为城市北部重要生态廊道,乌沙河串联新建区、红谷滩区、南昌经开区,却因上游来水不足导致部分河段水体循环缓慢,生态活力受限。而位于红谷滩区凤凰洲的投书湖,作为正在建设的投书浦公园核心生态区域,虽有13公顷水域面积,却仅依赖片区降雨补给,旱季时水源断供、水动力不足,水质波动较大。

  为高效解决两域的活水补给需求,我市组织多部门专题研究,创新提出“系统化治理、资源化利用”思路,将两处补水需求纳入同一方案统筹解决。

  在这场“资源盘活手术”中,治理团队突破“重建轻用”传统模式,对城区供水设施展开全面“体检”。2022年实施的赣江取水口优化调整工程成为关键突破口——南昌大桥南侧新建设的取水泵房及浑水管,为“就近引水”提供了可能。通过复用牛行、长堎水厂的既有取水设施,仅新建设1.7公里管道便实现“赣江清水入河湖”,较单独建设两套补水系统节省巨额基础投资,初步实现 “低成本启动” 目标。

  在方案深化阶段,市城规总院联合相关单位持续优化细节。“我们将引水点调整至新建设泵房,利用其错峰富余能力,省去老旧泵房维护成本。同时,通过管道联通设计缩减施工量300米;选用持续流动的浑水主管道,既避免‘死水’隐患,又增强生态基流。”市城规总院专家付刚告诉记者,最终方案较初版再降运维费用,真正实现“建设成本做减法、生态效益做加法”。

  目前,乌沙河城区段水体流速大幅提升,投书湖水质稳定达到Ⅳ类标准。沿岸居民发现,曾经滞缓的河道实现碧波常在,湖岸绿道成为新的“网红打卡点”。

  “现在每天傍晚我都会带孩子来湖边散步,水清了,连白鹭也越来越多了。”凤凰洲居民李霞感慨道。

  “该工程的成功实践,为我市城市更新工作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南昌样板’。”市城规总院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投书湖与乌沙河补水工程的成功实施,主要得益于坚持了“城市有机体”理念,通过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实现资源最优配置。同时,创新采用“针灸式”治理模式,以最小干预实现生态效益最大化。此外,还强化全周期成本管控,确保项目“建得起、用得好、管得优”。

  该负责人介绍,下一步,我市将把这一成功经验推广应用到老旧小区改造、绿道联网、小微绿地提升等民生工程中,通过精细化设计、低成本改造、系统性提升,打造更多惠及百姓的“小而美”项目,持续提升城市品质,增强市民获得感、幸福感。